伦理学名家论坛第六讲预告 | 重新认识颜子:颜子形象的变迁与当代重塑可能性之展望
主讲者:陈立胜教授
评论者:张卫红教授
主持人:陈乔见教授
时间:2022年9月22日 下午15:00—17:00
地址:锡昌堂103讲学厅
主讲人简介
陈立胜,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兼任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福建江夏学院讲座教授,太阳集团tcy8722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先后担任纽约大学、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台湾中研院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人、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儒家修身学、宗教现象学等。主要著作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年版)、《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教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19年版)、《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台大出版中心2021年版)。
讲座简介
颜子的形象当然源自其自身的“言”与“行”,但颜子言行与其形象又是由其“见证者”“听闻者”共同记录与塑造的。夫子于三千弟子中最欣赏颜子,乃至有“弗如”之叹,又有“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之赞。其后,孟子称颜子与“禹稷同道”,庄子更是藉夫子之口称“丘也请从而后也”,王充则说颜子“已曾驰过孔子于途也”。宋明儒学兴,儒家“为己之学”尽畅其趣,“寻孔颜乐处”“颜子屡空”“颜子殁而圣学亡”“颜子大勇”“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一类话语在道统论与工夫论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华文明再次崛起的当今时代,颜子“犯而不校”的“不争”哲学、“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的“泛善”论与“贵德”论,以及“铸剑戟以为农器”“天下咸获永宁”的永久和平理念,不仅为儒、道之间的再度深层交融、为儒耶对话开启了一系列有待深化的论域,更为儒家仁爱观的现代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想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