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世界的日本哲学”系列讲座第五讲预告 | 田边元的“媒介”概念及其冲击

活动时间
-

主讲人:田口茂(北海道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

评论人:李忠伟(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主持人:方向红(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时  间:2022年12月15日  15:00-17:00

腾讯会议ID:292-612-686

会议密码:1215

 

 

 

主讲人简介

田口茂:伍珀塔尔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博士。历任山形大学地域教育文化学部副教授,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院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胡塞尔现象学、围绕“意识”跨学科研究、西田几多郎、田边元的哲学。主要致力于自我·自我论、间主观性论、明证(evidence)论,近年来与神经科学、数学、机器人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者共同致力于“意识”的跨学科研究。

主要成果有Taguchi S. (2006)(单著)Das Problem des ‚Ur-Ich’ bei Edmund Husserl. Die Frage nach der selbstverständlichen ‚Nähe’ des Selbst (Phaenomenologica 178). Dordrecht: Springer.《现象学的思考——关于“自明”的知识》(筑摩书房2014)、《胡塞尔的“原自我”问题——对自我自明的“近”的追问》(法政大学出版社2010)。Tsuchiya N., Taguchi S., Saigo H. (2016). Using category theory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Neuroscience Research 107, 1-7.Taguchi S. (2015). Non-being Self as Mediator in Tanabe Hajime’s Philosophy. Taiwa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12(1), 25-40.

 

讲座简介

田边元作为京都学派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后继者、批判者,其生涯都在雕琢自己独特的“媒介”概念,并运用在自身哲学中。田边采取“一切都被媒介”的绝对媒介立场。其“媒介”概念的特征是“通过断裂而连接”。断裂=断绝也是媒介的一种。因此,田边所说的“媒介”并不是表现吸取一切的同一性思想,而是指以被媒介的个体的自立性,换言之,意味着个与个的绝对差异是不可缺少之契机的关系。田边的这种“媒介”概念可以成为分析充满差异和分裂的现实的工具。在存在差异和分裂的地方,它不会使思考停止,而是能够发挥驱动分析性思考的功能。例如,“他者”和“意识”的问题常常伴随着让思考空转的困难,但如果着眼于“媒介”,“分裂”就会转换为可分析的“联系”。另外,田边的“媒介”概念,关于政治、文化、宗教的对立,也不是均分差异的统一,而是对立在对立的状态下成为媒介的观点,由此具有某种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