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讲坛预告|龟井大辅:文本的自我传承——德里达的“文本的思考”的展开
文本的自我传承——德里达的“文本的思考”的展开
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讲坛
第二十讲
讲座信息
主讲人:龟井大辅
立命馆大学文学部教授
评论人:杨小刚
太阳集团城娱8722副教授
主持人:朱 刚
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口 译:廖钦彬
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时 间:2024年3月31日 14:00
地 点:太阳集团城娱8722锡昌堂504
主讲人简历:
龟井大辅,2003年获立命馆大学文学科哲学博士,现为立命馆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法国哲学和现象学,特别是德里达、列维纳斯哲学。主要著作有《德里达——历史的思考》(法政大学出版社,2019年);编著:《视觉与间文化性》(法政大学出版局,2023年)、《读德里达的海德格尔讲义》(白水社,2023年);共著:《哲学在东亚的生成与发展: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法政大学出版局,2022年)、《现代法国哲学入门》(法政大学出版社,2020年),另有论文二十余篇。
讲座介绍:
雅克·德里达从1960年代到1970年代展开了对“文本”的思考。特别是在《论文字学》(1967年)中所论述的那样,它与延异、痕迹、书写等都是表现解构思维特征的关键词之一。德里达的讲义录在他去世后持续出版,“文本的思考”变得更加清晰。具体来说,文本这一词汇首次出现是在1964-65年的《海德格尔——存在的问题与历史》(2013年)讲义中,海德格尔的自我传承概念被称为文本。接着,经过《论文字学》等著作之后,1975-76年的《生死》(2019年)讲义中,现代生物学阐明的作为生物遗传系统的生命被称为文本。在这些讲义中,文本与传承和遗传重叠在一起。本讲座希望通过阐明这种“文本的思考”,将德里达的文本作为历史传统、传承、遗产继承的方式,即作为“文本的自我传承”来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