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之论坛预告 | 张浩军:何谓分析的现象学?
何谓分析的现象学?
讲座信息
主题:何谓分析的现象学?
主讲人:张浩军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教授
主持人:郑辟瑞 太阳集团城娱8722 教授
时 间:2024年5月13日(星期一)14:30
地 点:锡昌堂515
主讲人简介
张浩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青年学者,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院(2011—2012)、德国科隆大学胡塞尔档案馆(2014—2015)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东亚哲学杂志》(East 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主编(之一)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德国哲学、现象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同感、他人与道德:从现象学的观点看》《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译作有《论移情问题》《胡塞尔的逻辑学》《观物如实:一种知觉理论》《现象学导论》等,主编教材《西方文明通论》,在Husserl Studies、《哲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分析是哲学的基本方法,并非分析哲学所独有,现象学也讲分析。依照分析哲学家的理解,“分析”有四种基本的含义,即:分解的分析、回退的分析、转换的分析和区分的分析。现象学的分析共享了分析的这四种含义。胡塞尔最早在《逻辑研究》中提出了“分析的现象学”的概念,旨在为逻辑学做准备和奠基的工作,但他所谓分析的现象学,本质上是一种现象学的分析。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哲学逻辑、心智哲学、意识研究和认知科学的发展,胡塞尔现象学与分析哲学逐步融合,出现了“分析的”转向,形成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或一种新的哲学趋向:“分析的现象学”。分析的现象学特指这样一种现象学的实践:既受哲学逻辑与语言哲学的启发并与之互动,又受心智哲学、意识研究和认知科学的启发并与之互动。当前,分析的现象学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以分析的方法重塑经典现象学的理论并使之能够与分析哲学对话;另一方面,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分析的现象学所独具的方法和理论,以提供思考和解答哲学问题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