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预告|从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卡尔•马克思
【读书会简介】
本读书会旨在以激情概念为线索,考察苏格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的思想关联。
激情一词的英文“Passion”源于12世纪的古代法语和晚期拉丁语,原本是一个基督教术语,指“基督的受难(Christ’s passion)”,其拉丁语词根pati是“遭受(suffer)、经历、体验”的意思,德语“Leidenschaft”的词根“Leiden”也有被动和遭受的含义。在13世纪,这个词开始被扩展到形容英雄的苦难。到了14世纪末的古英语中,它被用于形容“受外部事物影响或作用的状态”,同时意指“一种强烈情绪,或不受控制的欲望、倾向;这种犯罪的情感被认为是一种苦恼”。
激情在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解中被视为一个被动的概念,它是肉体受到外物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强烈而难以克制的冲动,是心灵受到肉体宰制的症状之一。但是与上述传统相反,马克思试图阐明一种具有主动性的激情,并且寻找到了一条解放激情之被压抑状态的道路。
从上述问题意识出发,本读书会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首先,广义上的激情被认为是情感(affection)的一种,为什么它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思考的问题?进而,激情为什么能从传统哲学中一个被动的概念,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概念,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最后,苏格兰启蒙传统在解放激情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作用又以何种方式影响了马克思?
【主讲人简介】
张米兰,太阳集团城娱8722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zhangmlan5@mail.sysu.edu.cn
【主题与阅读书目】
一、 主动激情的形而上学基础
1、个体:心灵的构成与观念的运动(休谟)
•阅读书目:休谟《人性论》(商务版)第一卷1.1.1-1.1.4、1.3.5-1.3.8、1.4.7;
Harris, J. A. (2009). A Compleat Chain of Reasoning: Hume’s Project in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Books One and Two.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109, 129–148.
*Finlay, Christopher J. Hume's social philosophy: Human nature and commercial sociability in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M].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07, chap.5.
《人性论》英文版参考Hume, David, David Fate Norton, and Mary J. Norton.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A Critical Edition”. (Vol.1, 2) The Clarendon Edition of the Works of David Hume[M], 2007, Clarendon Press.
2、社会:同情之镜(休谟、斯密)
•阅读书目: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局版)第一卷第一篇,第三卷第一章。休谟《人性论》第二卷2.1.11、2.2.5、2.2.8
Fleischacker, Samuel. "Sympathy in Hume and Smith: a contrast,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 Inter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Adam Smith and Edmund Husserl (2012): 273-311.
* Taylor, Jacqueline. "Sympathy, Self, and Other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ume’s (2015): 188-205.
3、激情、理性与行动(霍布斯、休谟与斯宾诺莎等)
•阅读书目:休谟《人性论》第二卷2.3.3、2.3.4、2.3.9。
苏珊-詹姆斯《激情与行动:17世纪哲学中的情感》,第六章、第十二章。
*McIntyre, Jane L. "Hume's “new and extraordinary” account of the passions." In The Blackwell Guide to Hume's Treatise (2006):199-215.
4、激情与实践(马克思等)
•阅读书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集第1卷)第155-160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德意志意识形态》(文集版)第531-540页、第556-583页(关于分工)。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先刚版)第四章A
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第三章,走向因果劳动理论。
* Avineri, S. The Instrumentality of Passion in the World of Reason: Hegel and Marx[J]. Political Theory, 1973,1(4), 388-398.
二、启蒙时代的社会历史
1、历史的运动方向
①从小型社会到大型社会的阶段论(斯密等)
• 阅读书目:斯密《国富论》第五卷第一章
休谟《人性论》3.2.7、3.2.8
Spencer J. Pack. Aristotle, Adam Smith and Karl Marx,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0, chap.7. Adam Smith on government and change.
*贝里《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3.3、5.2-5.4、5.6。
②马克思的反目的论:对苏格兰启蒙的超越及其黑格尔要素
• 阅读书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集第1卷)第197-223页([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文集第1卷)第531-539页、540-550页。
宽特《卡尔-马克思哲学研究》,第四章、第六章。
*马克思《57-58手稿》(全集第二版第30卷)第88-123页、《大纲》序言(文集第2卷)第588-594页。(三阶段论与五阶段论的原文)
2、社会动力
①欲望的解放与欲望的阶级性
• 阅读书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集第1卷)第182-197页([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贝里《奢侈的概念》第六章。
赫希曼《欲望与利益》第一章。
②自然历史与斗争的历史
• 阅读书目:马克思一手文献待补充。
布伦纳《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新解》第2、3章。
Spencer J Pack, Eric Schliesser, Adam Smith, natural movement and physics,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ume 42, Issue 2:505–521.
*希尔《激情社会》第6、7章。(弗格森)
三、商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1、自由市场中的剥削(分两次:收入的三种形式、自律市场问题)
• 阅读书目: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集第1卷)第115-155页(笔记本I)、第170-182页(笔记本II和部分III)。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十八章,“三位一体的公式”。
斯密《国富论》第一卷第5-8章。
*Schliesser.E, Adam Smith: Systematic Philosopher and Public Think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chap.10. Three Invisible Hands. chap.12. The Methodology of Wealth of Nations.
2、工作日、劳动时间与闲暇
• 阅读书目:马克思《57-58手稿上》(全集第二版第30卷)第549-626页([关于剩余价值和利润的理论])、《57-58手稿下》(全集第二版第31卷)第88-110页([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第四章,自由本体论。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五章。
普殊同《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第五章。
【阅读要求与分工】
上述阅读书目为必读,*为参考阅读。进一步参考文献会另行补充。
每一主题安排两位领读人,一手文献尽量逐段分析,二手文献根据各自阅读习惯进行内容概括和点评。其他成员需提前阅读必读文献,可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提出不同的见解。
【时间安排】
计划阅读13周左右,暂定每周五晚18:30,锡昌堂420会议室。第一次:9月27日(本次不讨论具体内容,只讲一下计划和安排分工)。后续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改动。单次时长在2小时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