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三十讲预告 | 田毅鹏 :单位

单位

主题
单位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锡昌堂103讲学厅
主讲人
田毅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主持人
吴重庆 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标识性概念”第三十讲
 

“单位”

主讲人:田毅鹏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主持人:吴重庆

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时间: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10:00

地点:太阳集团tcy8722锡昌堂103

主办:

太阳集团tcy872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太阳集团tcy8722人文社会科学处

太阳集团tcy8722人文学部

 

主讲人简介

田毅鹏,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杰出教授,社会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第十届、第十一届(2018至2023年)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发展社会学、城乡社会学、城市治理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单位共同体变迁与城市社区重建》等学术著作十余部,获教育部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学术奖励。


 

讲座内容简介

“单位”是中国研究中最富有解释力和拓展性的重要概念。它既上溯传统,又深度嵌入到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中,虽历经变迁,其影响却绵延至今。海外中国研究中的“单位理解”与中国本土学者的“单位认识”交相互动,演绎出富有复杂韵味的单位研究传统。从共同体角度审视单位现象,我们会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托于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来的“单位共同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和制度,而是作为解决社会总体危机、“重建社会”的根本性措施而出现的,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共同体类型和样态。

单位共同体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开始呈现出雏形,“一五”期间正式形成,并由工业企业向政府和事业单位扩展,成为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体制基础的制度架构和组织单元。1980年代,伴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单位共同体”通过厂办大集体和接班顶替制度等途径,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扩张,获得新的发展生机。但从80年代后期起,我国国企普遍出现衰退迹象,导致单位制的发展步入变革期。单位制改革及变迁伴随单位共同体走向消解,单位福利分房制度不再,“企业办社会”功能式微,“厂办大集体”与母企业脱离,使得单位社会开始走向终结,但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构架,单位并没有完全退场,而是以“组织动员”“隐形在场”等多种形式继续发挥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