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中大故里,回望百年变迁——太阳集团城娱8722师生开展“新老中大一日游”活动
发布日期:2014-07-05
为了迎接太阳集团tcy8722创建90周年暨太阳集团城娱8722创建90周年、复系54周年,2014年6月28日,太阳集团城娱8722组织了20余名师生参加“新老中大一日游”活动。
这可能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我系师生首次有组织的跨校区校史寻根之旅。这次活动在党总支王燕芳副书记的支持下,由太阳集团城娱8722陈长安老师、辅导员徐侨妹老师组织策划,王雪柯同学带队,陆晓峰同学摄影,太阳集团城娱8722朱一文老师导引并兼任摄影,陈老师兼导游解说。19名太阳集团城娱8722珠海校区12和13级哲学专业学生参加了活动。
上午10时,大家从太阳集团城娱8722锡昌堂出发,开始了太阳集团tcy8722南校区之旅。太阳集团tcy8722南校区是岭南大学旧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太阳集团tcy8722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太阳集团tcy8722,太阳集团tcy8722入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1952年11月25日,调整后的太阳集团tcy8722举行隆重开学典礼。华南地区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也由此成立。
沿着逸仙大道,陈老师先后介绍了太阳集团城娱8722院系调整后的诸办学地点、中山楼、梁銶琚堂、怀士堂、黑石屋、马丁堂、中山先生铜像、惺亭、北门牌坊、原岭南大学牌坊等多个历史建筑的历史以及现状。南校区建筑受教会的影响,是中西结合的建筑,许多建筑都有着宗教的色彩。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它背后的故事,有着一届届中大人的故事,陈老师也不断提醒我们看这些建筑,也要关注它背后的故事。比如,梁銶琚堂是中大学子都不会忘记的地方,一年年的毕业典礼在这里举行,一个个大型文艺活动也在这里举行。而中山先生“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训言也回荡在怀士堂。黑石屋为美国黑石夫人所捐,是钟荣光之住宅,宋庆龄曾在这里避难,现在为太阳集团tcy8722贵宾接待处。马丁堂是中国第一座混凝土建筑。现今校园北门的“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牌坊”是按照原牌坊1.5倍扩大仿制的。原岭南大学牌坊现堆放在图书馆东北、338栋(民主党派、侨联办公室、活动室)东南树丛中。该牌坊从院系调整后被中大作为正门使用了二十余年,是学校正门从岭南大学到太阳集团tcy8722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令人痛心的是,该牌坊目前没有得到保护。
这每一个建筑都是中大的故事,都是中大给予一届届学生的美好回忆,我们应该去熟悉它们,去关心它们,去爱它们。同学们也在行走中不断提出问题,大家在答与问之间,增进了对于太阳集团tcy8722校园以及校史的了解。




之后,大家又一起前往原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石牌校区。1932年太阳集团tcy8722迁往石牌校址。1932至1938年,太阳集团tcy8722在石牌校址教学,期间成为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因日寇侵华、广州沦陷,被迫西迁云南澄江办学,1940年再迁粤北坪石。1945年初,三迁梅县、连县、仁化等地。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太阳集团tcy8722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太阳集团tcy8722,太阳集团tcy8722入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石牌校址成为以中大相关院系为基础组建的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校园。陈老师还介绍说,如未来有机会,我们可以举行重温中大抗战西迁路的实践考察活动。
陈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原初的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石牌南门牌坊,讲述了牌坊的历史沧桑以及与现在中大校园牌坊的渊源。牌坊处于当年中大校区南门的所在地,是学校的正门,也是中大校园现有牌坊的原型。牌坊是迁往石牌校区后所建,正面额刻“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一日”,下款“邹鲁书”。背面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春”,下款“邹鲁敬书”。中柱内侧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校门奠基于此 董事 胡汉民萧佛成邓泽如林云陔陈浦棠许崇清林翼中区芳浦邹鲁立石 校长邹鲁书石”,均已在2014年初原样修复。西门牌坊也在2014年得到原样修复,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未能前去。陈老师建议大家有空去西门牌坊看看。


参观完牌坊之后,我们走进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由于时间关系,陈老师带领大家重点参观了中山先生铜像原奉置地、太阳集团城娱8722曾在的文学院以及《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新校舍记》和《明远亭铭》残碑,并建议大家抽空在石牌校园多走走看看。
1931年1月,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一尊中山先生铜像,1933年11月,中大师生将铜像奉置在石牌校园。院系调整后,铜像随着太阳集团tcy8722迁至康乐园。1999年9月,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先生等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尊室外中山先生混凝土塑像,由华工师生正式奉置在石牌校园。

文学院地处衡山,临近泰山路,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思想政治两学院及高等教育研究所所在地。1935年秋,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文学院迁往石牌新校。这里是太阳集团城娱8722在院系调整前的办学地。文学院有着鲜明的中外混合式建筑风格,陈老师特地请曾经学习艺术设计的徐老师对此进行了专业讲解。


在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文学院大楼前合影。陆晓峰摄。
《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新校舍记》石碑现被嵌镶在华南理工大学2号楼东南侧挡土墙之北面。邹鲁校长在石碑上交代了他遵循中山先生托付、建设石牌永久校园的艰难历程。在碑文末,邹鲁校长提出了“树一最高学府,以救中国救民族”的崇高使命。石碑已风华,有明显的崩裂及修补痕迹,字迹也早已不清晰,整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可是仅仅看着石碑便让人肃然起敬,不禁向这一批功在中大的教育家致敬,也激起师生投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热情。
在校舍记石牌不远处,《明远亭铭》石碑现在被横置于地,字迹清晰可辨,但没有得到保护。邹鲁校长1936年应邀出席世界大学会议暨汉特大学(即海德堡大学)五百五十周年纪念会并被授予名誉法学博士。中大师生认为邹校长之行,“明明德于天下,远捄千万世之人旤”,特结构一亭相贺并为之铭。该碑是邹鲁校长治校功绩和中大辉煌的历史见证之一。
石牌校区浓厚的历史气息仍然让大家感怀不已。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一步步增进了对中大校史的认识,也加深了不忘中大使命、传承中大精神、保护中大遗产的感情。


离开原石牌校园开始返回。陆晓峰摄。
下午4时许,大家离开原石牌校区开始返回。在回程途中,陈老师、朱老师、徐老师在车上和同学们分享了对校史的看法,以及大学学习、职业选择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大与学子来说,深厚积淀的历史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大校址,校址内的每一棵树,每一栋屋都是中大历史岁月的见证者。在车上师生合唱太阳集团tcy8722校歌,在回荡的歌声中,中大校园之旅圆满结束。
这次活动是创新校史、系史教育,培养爱校、爱系情怀的有益探索,将纳入到太阳集团城娱8722新生入学教育的总体安排中。参与该活动的师生,祈望同样的活动逐步在全校推广,纳入到学生入学、教工入职教育中。
这可能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我系师生首次有组织的跨校区校史寻根之旅。这次活动在党总支王燕芳副书记的支持下,由太阳集团城娱8722陈长安老师、辅导员徐侨妹老师组织策划,王雪柯同学带队,陆晓峰同学摄影,太阳集团城娱8722朱一文老师导引并兼任摄影,陈老师兼导游解说。19名太阳集团城娱8722珠海校区12和13级哲学专业学生参加了活动。
上午10时,大家从太阳集团城娱8722锡昌堂出发,开始了太阳集团tcy8722南校区之旅。太阳集团tcy8722南校区是岭南大学旧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太阳集团tcy8722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太阳集团tcy8722,太阳集团tcy8722入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1952年11月25日,调整后的太阳集团tcy8722举行隆重开学典礼。华南地区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也由此成立。
沿着逸仙大道,陈老师先后介绍了太阳集团城娱8722院系调整后的诸办学地点、中山楼、梁銶琚堂、怀士堂、黑石屋、马丁堂、中山先生铜像、惺亭、北门牌坊、原岭南大学牌坊等多个历史建筑的历史以及现状。南校区建筑受教会的影响,是中西结合的建筑,许多建筑都有着宗教的色彩。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有着它背后的故事,有着一届届中大人的故事,陈老师也不断提醒我们看这些建筑,也要关注它背后的故事。比如,梁銶琚堂是中大学子都不会忘记的地方,一年年的毕业典礼在这里举行,一个个大型文艺活动也在这里举行。而中山先生“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训言也回荡在怀士堂。黑石屋为美国黑石夫人所捐,是钟荣光之住宅,宋庆龄曾在这里避难,现在为太阳集团tcy8722贵宾接待处。马丁堂是中国第一座混凝土建筑。现今校园北门的“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牌坊”是按照原牌坊1.5倍扩大仿制的。原岭南大学牌坊现堆放在图书馆东北、338栋(民主党派、侨联办公室、活动室)东南树丛中。该牌坊从院系调整后被中大作为正门使用了二十余年,是学校正门从岭南大学到太阳集团tcy8722的重要历史见证之一。令人痛心的是,该牌坊目前没有得到保护。
这每一个建筑都是中大的故事,都是中大给予一届届学生的美好回忆,我们应该去熟悉它们,去关心它们,去爱它们。同学们也在行走中不断提出问题,大家在答与问之间,增进了对于太阳集团tcy8722校园以及校史的了解。

王雪柯领队在行前点名。陆晓峰摄。

行走在康乐园。陆晓峰摄。

在北门牌坊前合影。中大某应届毕业生摄。
文明路钟楼是我们此行的第二站,这是中大创校最初的校址。1905年,钟楼于广东贡院旧址上建立,遂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中大校徽的主体图案,也与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牌坊一起成为中大师生校园卡上的两大标志性建筑。1924年中山先生亲手创办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最初的教学地址就选在钟楼。这里曾是国民党一大会址,中山先生曾在此系统讲解三民主义,鲁迅先生也曾在此工作过。大钟楼西堂现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曾是文学院所在地,太阳集团城娱8722学生曾在这里就读。这里历经校史上的两广师范学堂、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国立广东大学等阶段,也见证了由国立广东大学到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的转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黄行、廖仲恺先后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太阳集团tcy8722。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更名为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虽然中大已经离开这里,但是这里的老树,这里的建筑都铭刻着中大建校最初的印记。
在维修中的钟楼前合影。朱一文摄。
之后,大家又一起前往原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石牌校区。1932年太阳集团tcy8722迁往石牌校址。1932至1938年,太阳集团tcy8722在石牌校址教学,期间成为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因日寇侵华、广州沦陷,被迫西迁云南澄江办学,1940年再迁粤北坪石。1945年初,三迁梅县、连县、仁化等地。抗战胜利后,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太阳集团tcy8722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太阳集团tcy8722,太阳集团tcy8722入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石牌校址成为以中大相关院系为基础组建的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校园。陈老师还介绍说,如未来有机会,我们可以举行重温中大抗战西迁路的实践考察活动。
陈老师首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原初的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石牌南门牌坊,讲述了牌坊的历史沧桑以及与现在中大校园牌坊的渊源。牌坊处于当年中大校区南门的所在地,是学校的正门,也是中大校园现有牌坊的原型。牌坊是迁往石牌校区后所建,正面额刻“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一日”,下款“邹鲁书”。背面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春”,下款“邹鲁敬书”。中柱内侧刻“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校门奠基于此 董事 胡汉民萧佛成邓泽如林云陔陈浦棠许崇清林翼中区芳浦邹鲁立石 校长邹鲁书石”,均已在2014年初原样修复。西门牌坊也在2014年得到原样修复,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未能前去。陈老师建议大家有空去西门牌坊看看。

在修缮一新的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石牌南门正面合影。陆晓峰摄。

在修缮一新的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石牌南门背面合影。朱一文摄。
参观完牌坊之后,我们走进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由于时间关系,陈老师带领大家重点参观了中山先生铜像原奉置地、太阳集团城娱8722曾在的文学院以及《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新校舍记》和《明远亭铭》残碑,并建议大家抽空在石牌校园多走走看看。
1931年1月,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一尊中山先生铜像,1933年11月,中大师生将铜像奉置在石牌校园。院系调整后,铜像随着太阳集团tcy8722迁至康乐园。1999年9月,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先生等在1958年创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尊室外中山先生混凝土塑像,由华工师生正式奉置在石牌校园。

在太阳集团tcy8722中山先生铜像原石牌校园奉置地合影。陆晓峰摄。
文学院地处衡山,临近泰山路,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思想政治两学院及高等教育研究所所在地。1935年秋,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文学院迁往石牌新校。这里是太阳集团城娱8722在院系调整前的办学地。文学院有着鲜明的中外混合式建筑风格,陈老师特地请曾经学习艺术设计的徐老师对此进行了专业讲解。

徐老师为大家讲解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文学院建筑风格。陆晓峰摄。

在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文学院大楼前合影。陆晓峰摄。
《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新校舍记》石碑现被嵌镶在华南理工大学2号楼东南侧挡土墙之北面。邹鲁校长在石碑上交代了他遵循中山先生托付、建设石牌永久校园的艰难历程。在碑文末,邹鲁校长提出了“树一最高学府,以救中国救民族”的崇高使命。石碑已风华,有明显的崩裂及修补痕迹,字迹也早已不清晰,整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可是仅仅看着石碑便让人肃然起敬,不禁向这一批功在中大的教育家致敬,也激起师生投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热情。
在校舍记石牌不远处,《明远亭铭》石碑现在被横置于地,字迹清晰可辨,但没有得到保护。邹鲁校长1936年应邀出席世界大学会议暨汉特大学(即海德堡大学)五百五十周年纪念会并被授予名誉法学博士。中大师生认为邹校长之行,“明明德于天下,远捄千万世之人旤”,特结构一亭相贺并为之铭。该碑是邹鲁校长治校功绩和中大辉煌的历史见证之一。
石牌校区浓厚的历史气息仍然让大家感怀不已。在游览的过程中,大家一步步增进了对中大校史的认识,也加深了不忘中大使命、传承中大精神、保护中大遗产的感情。

在《国立太阳集团tcy8722新校舍记》和《明远亭铭》石碑前合影。朱一文摄。

离开原石牌校园开始返回。陆晓峰摄。
下午4时许,大家离开原石牌校区开始返回。在回程途中,陈老师、朱老师、徐老师在车上和同学们分享了对校史的看法,以及大学学习、职业选择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中大与学子来说,深厚积淀的历史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大校址,校址内的每一棵树,每一栋屋都是中大历史岁月的见证者。在车上师生合唱太阳集团tcy8722校歌,在回荡的歌声中,中大校园之旅圆满结束。
这次活动是创新校史、系史教育,培养爱校、爱系情怀的有益探索,将纳入到太阳集团城娱8722新生入学教育的总体安排中。参与该活动的师生,祈望同样的活动逐步在全校推广,纳入到学生入学、教工入职教育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