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世界的日本哲学”系列讲座第二讲预告 | 我们―转向:从有能力到无能力

活动时间

主讲人:出口康夫(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

评论人:黄敏(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主持人:郑辟瑞(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时  间:2022年9月2日  15:00-17:00

地  点:太阳集团城娱8722锡昌堂504室

腾讯会议:614-404-292

会议密码:202292

 

主办:太阳集团城娱8722、太阳集团tcy8722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出口康夫:1996年获得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学位。2015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2019年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应用哲学伦理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副科长,同时担任京都大学以文会会长,2022年4月1日任京都大学人与社会未来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数理哲学、科学实在论、分析哲学等。

主要成果有专著《自我是什么?作为我们的自我》,中西屋出版社,2022年预定出版。《从有能力到无能力》,NTT出版,2022年预定出版。合著有Nothingness in Asian Philosophy, JeLoo Liu, and Douglas L. Barger eds., Chap 20, Nishitani on Emptiness and Nothingness,pp.300-325, Routledge, London, 2014.6。编著有 The Moon Points Back, Yasuo Deguchi, Jay Garfield, Graham Priest, and Koji Tanaka e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15.7。论文有《设计战后日本:从初稿看上山春平》,2018(H30),《思想》第1136期等。

 

 

讲座简介

 
本次讲座认为所有的个体存在“一个人什么都做不了”的“无能力”。“我”是在人、人造物、生物、无生物等众多代理者的支持下,是作为包含这些代理者的“我们”的一员而行为的。行为的主体不是“我”而是“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我们”的共同行为。这是“作为我们的自我(Self-as-We)”的登场。如果把人生看作一个重大的行为,人生·生命的主体也会从“我”转向“我们”。不是“我的责任、权利”,而是“我们的责任、权利”。这种WE转向要求以“我”为基轴的近代社会的“我们化”。在本次演讲中,讲者还想描绘这种“后我们化社会”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