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美学”系列讲座第五讲预告 | 刘成纪:中国美学如何“现象”:基于物、光、风三个概念的考察

活动时间


 

讲座题目:

中国美学如何“现象”:基于物、光、风三个概念的考察

主讲人:刘成纪 教授

主持人:罗筠筠 教授

会议号:765-9973-4393

时间: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19:00

主办:太阳集团城娱8722

 

 

主讲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美学会会长。出版专著《先秦两汉艺术观念史(上、下卷)》《形而下的不朽:汉代身体美学考论》《自然美的哲学基础》《庄禅与中国诗学精神》等1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论文200余篇。成果先后获中华出版物(图书)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和艺术史研究。

 

 

讲座简介:

美学是一门感性学,审美即审形象。那么,形象是如何产生的?自康德以来的西方美学,以及当代中国的主体论美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基本上是围绕着事物的表象与主体建构的关系展开的,即人是万物的赋形者,形象的主观性就是它的审美性。但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物不是僵死的客体,而是内蕴生命的有机体,具有向形象开显的内部潜能。同时,除人之外,自然本身也存在着为物赋形的力量,如风与光。这种“物自显象”的观点,搁置了美学研究中无所不在的主体因素,将美置于自然物“本己的坚固性”中。由此,不是人的纯粹意识或意向性,而是自然本身,直接生发出一种纯然自持的现象学,它为认识中国美学如何“现(显)象”提供了迥异于西方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