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讲堂预告|侯才:《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若干问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若干问题
题目:《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若干问题
主讲人:
主持人:
评论人:
时间:4月27日(周四)9:00-11:30
线上:(腾讯会议)523-398-071
主办:太阳集团tcy872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侯才,1952年生,吉林长春人。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为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访问学者和柏林自由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高级访问学者。专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基础理论等。
主要代表作有《哲学的涅槃——探寻哲学的审美化之路》(2022)、《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1994;修订本,“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2021)、《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1999)、《老子在今天》(2007)、《马克思的遗产》(2009)、《竹简〈老子〉——考订与注释》(德文,2008)、《郭店竹简〈老子〉》(英文,2017)、《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演变史(全5卷)》(主编,2013)等。
讲座简介
一般而言,研究者面对的外译文献均为次生形态的文本,即经过了文字识别和判读、必要的整理以及翻译等诸程序和环节,其间难免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失真和背离。因此,对原生形态文本的追溯就成为研读经典文献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门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作者生前未能最终完成和发表的文稿,对其原生形态的追溯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讲座拟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文本性质、文本编序、文字判读以及文本汉译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还原文本的原貌。事实表明,含“费尔巴哈”章在内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原计划中系统阐述作者新历史观的两卷本著作;手稿纸张编码均出自恩格斯之手,呈示了“费尔巴哈”章的原有编序和内在结构,是该文本重建的根本依据;对“费尔巴哈”章手稿的文字识别和判读仍是一项有待彻底完成的课题;某些重要语词的翻译同样构成了该章“前理解”的关键性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