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与当代”文本导读系列第五讲预告|张梧:《资本论》中的“两个视界”:资本与商品

《资本论》中的“两个视界”:资本与商品

主题
《资本论》中的“两个视界”:资本与商品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700-732-283
主讲人
张 梧 北京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助理教授
主持人
张米兰 太阳集团城娱8722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助理教授

主题:《资本论》中的“两个视界”:资本与商品

主讲人:张   梧 北京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助理教授

主持人:张米兰  太阳集团城娱8722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助理教授

总结人:户晓坤 太阳集团城娱8722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教授

时间:5月18日(周四)19:00

腾讯会议号:700-732-283

会议密码:2023

 

主讲人简介

       张梧,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资本论》哲学等。曾著有《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读本》《当代文化发展的理论审视》《社会发展的全球审视》等学术专著,在《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讲座简介

       鉴于资本主义自我二重化为表象与现实的独特结构,资本主义批判由此分为交换视界与生产视界,二者的区别在于批判深度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生产视界与交换视界是两种不同的批判类型和理论逻辑。交换视界的核心关切在于同一性与多元性的矛盾,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阿多诺的非同一性哲学、列斐伏尔的差异空间、福柯的权力批判乃至后现代主义的种种理论反思,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交换视界的理论变奏。重温《资本论》后,我们所能得到的教益是: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再出发,应当从交换视界深入到生产视界。这在哲学上意味着,我们必须告别经验主义,深入到历史唯物主义那一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