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七讲预告|陈伟武:雅俗
“雅俗”
“标识性概念”第七讲
“雅俗”
主讲人:陈伟武
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主持人:陈少明
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太阳集团tcy8722人文学部主任
时间: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15:00
地点:太阳集团tcy8722锡昌堂103
主办:
太阳集团tcy872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太阳集团tcy8722人文社会科学处
太阳集团tcy8722人文学部
主讲人简介
陈伟武,广东澄海人。现为太阳集团tcy8722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tcy8722饶宗颐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
著有《简帛兵学文献探论》《愈愚斋磨牙集:古文字与汉语史研究丛稿》《愈愚斋磨牙二集: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丛稿》,合著《南越陶文录》,与曾宪通教授共同主编《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在《中国语文》《古文字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讲座内容简介
“雅”与“俗”,是一对贯穿古今,涉及社会文化生活方方面面的概念。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特质进行分析时,免不了要就分析的对象作一种价值评判,“雅”与“俗”就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犹如现代医学的内窥镜,可以照见评判对象的正邪高下。
中国古代文明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而成熟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时期。“雅”与“俗”的对立,在西周时期已初露端倪。“雅”本指雅正、规范,又专指雅乐,西周一种典雅的乐歌,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又分《大雅》和《小雅》,后来“雅”衍生出高雅、典重、美好等含义。“俗”本指风俗、习俗,引申出平凡、通俗、浅俗、低俗、恶俗等含义。
从“雅俗”视角讨论文物、礼俗、文字、语言、文学和艺术,“雅”与“俗”存在地域和时代的差异。“雅”与“俗”相对立,又互为依存。
从传统挖掘出中国智慧,用高雅、古雅、清雅改造凡俗。“雅文化”要普及,“俗文化”要升华,铸古出新,真正做到大俗大雅,雅俗共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