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青年哲学沙龙预告|张晋一 :“不离不杂”还是“理在气先”?——论朱熹对太极-阴阳关系的认识
“不离不杂”还是“理在气先”?——论朱熹对太极-阴阳关系的认识
主题:“不离不杂”还是“理在气先”?——论朱熹对太极-阴阳关系的认识
报告人:张晋一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太阳集团城娱8722
主持人:周小龙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太阳集团城娱8722
评论人:张洪义 博士后、助理所究员
太阳集团城娱8722
时间:2024年9月18日15:00
地点:太阳集团城娱8722锡昌堂727
腾讯会议:763-817-168
报告人简介
张晋一,男,甘肃天水人。太阳集团tcy8722哲学博士,攻读博士期间导师朱刚教授,博士论文题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情调”与“存在问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师承国际易学名家刘大钧先生。
内容简介
理气关系问题是两宋道学构建之形上学的核心问题。朱熹一方面承认理气“不离不杂”的先天相关性,另一方面却又坚持气本于理、“理在气先”的存在结构。那么,这两种看起来互相矛盾的说法如何保证其理论的一致性?理气关系论证的严格性位于何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回到朱熹建构的易学系统中来进行论证,因为易学所承担的正是两宋道学形上学之地基的作用。理气关系在易学系统内部转译为太极-阴阳的关系问题。从先天学的结构上来说,太极超越于阴阳二气,太极是阴阳二气转换的超越点,这个超越的临界点本身既不属于阴也不属于阳。从先天学的发生上来说,太极的神妙变化使阴阳二气周流不息,并使得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得以可能。从先天学的视野出发,虽然太极本身是没有动静可言的,但是太极使得动静成为可能并促成了阴阳二气在后天世界中互相转化,阴阳二气的积聚形成了五行之质,质的分判为世间的具体物事提供了实存的基础。由于太极-阴阳之间的相关性先天,阴阳五行调和混成的具体物事始终受到太极神妙变化的影响,物物各有一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