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田哲学讲座第四讲预告 | 朱良志:寂寞无可奈何之境——读上博藏恽向八开山水册页
寂寞无可奈何之境——读上博藏恽向八开山水册页
讲座信息
主题:寂寞无可奈何之境——读上博藏恽向八开山水册页
主讲人:朱良志 北京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主持人:朱 刚 太阳集团城娱8722教授
时间:11月14日 星期四 10:00
地点:锡昌堂103室
主讲人简介
朱良志,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哲学研究,出版有《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四时之外》等著作二十余种,发表《不入四时之节》《中国艺术中非时间的“古雅”观》等学术论文两百余篇,曾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中国美术奖、中国文联学术研究特等奖、吴玉章优秀学术成果奖、张世英美学哲学奖励基金学术成就奖等。
讲座介绍
文人艺术的荒寒之旅,常被讥作一己之哀鸣。而以元代倪瓒、黄公望等为代表的文人艺术所彰显出的精神气质,如高柳上的寒蝉,瓦砾间的飞蛩,声虽细,意悠长,以萧瑟冷寒之音,发人深省,觉人所未觉。声在柳上,高视青冥;藏身瓦砾,饮恨沧桑,他们膺有一种沧桑情怀,洞开“乾坤之目”,拨去波诡云谲的历史幻影,去发现时间背后的真朴之意。在他们看来,百年人作千年调——人不过百年之身,真正有情怀的人应做“千年调”的演奏者,以自我微弱的声音汇入“世界”的庞大乐章中,汇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古意”里。
恽向为明末常州一位山水大家,他说:“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画中所谓意也。”本讲通过恽向一套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册页,来讨论这孤音为大地通窍的思想。

